上月底推出的小米SU7 Ultra,又在上演小米SU7发布前吊足市场胃口的大戏,新品的每一步更新或官方回应都在牵动市场神经。
按照计划,11月15日广州国际车展即将开幕,许多重磅新车将在车展期间发布或正式上市。小米SU7 Ultra已经被视作最受关注车型。这个首次公开亮相的新品的露出,距离今日倒计时还有5天。
同时,新车将于2025年3月正式上市,距今也只有约4个月的时间了。
素颜证件照“少了点什么”
日前,工信部第389批新车申报目录公示,小米SU7 Ultra以“素颜”姿态亮相工信部申报目录。这张新图相当于小米SU7 Ultra的“证件照”。仔细观察可见,新车在普通状态下相对低调了一些,少了拉花和固定式尾翼。
从申报图整体来看,小米SU7 Ultra与之前的官图基本无异,夸张的空力套件加上满身碳纤维覆盖,给人一种极为凶狠的感觉。再配合上碳陶瓷制动盘和前六活塞后四活塞的Akebono黄色制动卡钳,从视觉效果上就有着极强的赛道震慑力。
不过,对比来看,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直到最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推出的小米SU7 Ultra,更像是一个“化妆版”。此前,在10月29日举行的xiaomi 15系列暨小米澎湃OS 2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正式推出SU7 Ultra。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刷新纽北赛道四门车圈速纪录,成为纽北史上最速四门车。
当天,小米SU7 Ultra预售价也正式出台,为81.49万元,2025年3月正式发布。对于这一价格,市场普遍较为吃惊。有观点认为“雷军飘了”。
从新品性能来看,新品总马力1548Ps,0—100km/h加速仅需1.98s,设计最高时速350km/h,完完全全的超跑级别。
为了做好汽车,雷军三年前就强制要求小米全部中高层进行赛道培训,考取赛车驾照。他提醒,大家在日常行驶时要限制马力,要敬畏速度,不要在马路上耍强斗狠。
暂未规划取消激光雷达版本
智能驾驶也是市场关注的重要话题。这不仅关乎小米SU7 Ultra新品,也关乎小米战略。
小米曾强调,智能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竞争高地,小米一直非常重视,投入也非常大。三年前,小米就立了flag,要在2024年底进入第一阵营。如今能否实现这一承诺的时间窗口,已经到来。
从产品角度而言,小米SU7 Ultra又有可街可赛的产品定位,这也让智能驾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能力。
那么,会有不带激光雷达的版本吗?激光雷达会否影响赛道性能?
小米汽车11月9日晚就一些有关SU7 Ultra车身部件的问题作出官方回复。
其中,针对“SU7 Ultra是否会推出不带激光雷达的选配版本”,公司表示,为了给用户提供全维度进阶的产品体验,因此暂未规划取消激光雷达的版本。
同时也不忘推销强马力。小米表示,在1548PS超强马力之下,其对赛道性能的影响以及日常续航表现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此前,雷军表示,小米SU7 Ultra使用超级三电机系统,1548PS超强马力,零百加速1.98s,设计最高时速350km/h。小米SU7 Ultra车顶、方向盘等17处碳纤维,共3.74m2。
从规划来看,新车还大量的选装配置,包括大尺寸的轮圈以及大尾翼等等,同时小米 SU7 Ultra 仍然保留了激光雷达,组合在一起会给人一种想用智驾来跑赛道的冲动。
整体来看,小米对于智能驾驶的拓展时间节点规划还是比较清晰的。今年10月30日,小米智能驾驶城市领航开启全量推送。小米智能驾驶的端到端大模型,车位到车位,VLM视觉语言大模型将于11月底开启定向邀请内测,12月底先锋版开始推送。
能否成功待考
作为小米汽车的高端旗舰车型,SU7 Ultra承载着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雄心壮志,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考验。随着发布时点越来越近,这种考验性也越来越紧迫。
战略方面,有声音认为,小米一直对标苹果和特斯拉,假如推出一款类似毛豆Y的车型,市场接受度会不会更好呢?
最受争议的还是价格方面。回顾小米发展历程,其“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小米开始刷新品牌形象。在汽车领域,这一趋势尤为明显。相较于此前发布的20万元级小米SU7,小米SU7 Ultra量产车的81.49万元高定价策略,被市场视为一次更加大胆的尝试。小米能否在追求高端化和保持消费者忠诚度之间找到平衡、如何保持品牌形象的连贯性和消费者信任,都将是新课题。
为了迎战市场竞争,小米SU7 Ultra确实进行了诸多创新。例如,可选配小米在纽北定制调校的顶级BILSTEIN EVO T1绞牙减振器,其相比空气弹簧的刚度更高,可为用户带来无限接近赛车的操控体验。
调整绞牙减振器的阻尼时,无需将车辆举升即可调节,前轮减振器可通过塔顶外露的旋钮进行调节,后轮减振器可通过位于轮拱内的旋钮进行调节;调整绞牙减振器的高度时,需将车辆举升,将轮胎拆下,调整好减振器的弹簧压缩量后,再装好轮胎。
小米SU7 Ultra还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保时捷等品牌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已经形成磅礴大势,这使国外品牌承压明显。例如,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明显“失速”。今年1—9月,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43280辆,同比下跌29%,远低于保时捷此前的预期。其中,保时捷Panamera和Taycan的跌幅尤为显著,分别达到了20%和50%。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