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第一财经网 -> 基金

家电不再吸金!一半上市公司净利下滑,格力掉队,海尔利润增幅一骑绝尘

栏目:基金    时间:2022-10-12 18:08    来源: 证券之星 编辑:苏婉蓉      阅读量:5970   

5月,a股财报季正式落下帷幕,家电上市公司交出了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财报整体来看,营收端正在复苏,需求端依然乏力,盈利水平不容乐观

过去一年,白电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中,美的年收入增长最快,首次突破3000亿元分行业看,黑电行业产能过剩,持续低迷,厨电业绩分化,小家电增长乏力,集成灶市场方兴未艾

时代财经梳理了18家头部家电企业的年报,发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上升,疫情持续的背景下,家电行业的应对策略是高端化,多元化,国际化,不少企业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列为2022年的重点工作。

半数上市公司净利润下滑,毛利率难改。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国家家用电器产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家电行业零售额7542.8亿元,同比仅增长3.4%,低于全国GDP增速。

时代财经梳理了18家头部家电公司的财报,发现与2020年相比,2021年这些公司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但净利润增幅普遍收窄,多家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

18家上市家电企业中,2021年营收过千亿元的有3家,分别是美的,海尔和格力,其中美的营收为3412.33亿元,为18家企业中最高,10家企业营收在1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

2021年,15家电商上市公司营收正增长,扫地机器人第一股科沃斯以80.9%的增幅独占鳌头13家公司的收入比2020年增长更多,而小家电领域的九阳和小雄电器的收入有所下降

从盈利能力来看,18家上市家电企业中,美的,海尔,格力2021年净利润均超过100亿元,美的以285.74亿元位列第一,其余15家净利润均在30亿元以下,澳柯玛最低。

与2020年相比,10家上市家电公司净利润正增长,8家公司下滑专注于油烟机和灶具市场的华帝降幅最大去年退货家电净利润同比下降49.17%

上述10家电商上市公司中,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收窄的为美的,康佳,科沃斯,其中科沃斯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由2020年的431.22%降至213.51%。

时代财经观察到,主营业务为集成灶,扫地机器人,油烟机,灶具的企业毛利率最高比如老板电器2021年家电,厨房的毛利率达到52.35%,在18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而白黑电企业的毛利率略低

此外,15家家电上市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只有3家家电上市公司毛利率上升,分别是海尔,科沃斯和小雄电器。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低价原材料库存已经完全消耗,原材料价格对毛利率的影响充分显现家电行业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产品直接涨价幅度小,主要靠产品迭代转移成本,比成本上涨慢很多2021年,家电行业各子行业毛利率均有所下降

2022年一季度,18家上市家电企业好于行业水平,15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均为黑电企业1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仅九阳下跌

国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22Q1家电上市公司利润端出现反弹迹象伴随着原材料价格同比涨幅放缓,提价等传导措施逐步见效,后续利润表现有望维持目前的同比改善态势

经济学家丁对此并不乐观他告诉时代财经,2022年,原材料价格仍将高位运行,航运效率将放缓,物流成本难以快速改变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家电行业的毛利率

白电行业:巨头发力中高端,干衣机表现抢眼。

美的,海尔,格力营收,净利润遥遥领先,是a股家电龙头时代财经观察到,目前在美的和海尔的市场竞争中,美的领先,格力略落后

2021年,美的营收在家电上市公司中最高,同比增长20.06%,领先于海尔和格力同期,海尔和格力的营收分别为2275.56亿元和1878.69亿元,同比增长8.5%和11.69%

2022年第一季度,美的,海尔,格力的营收分别为903.81亿元,602.51亿元,352.6亿元,差异明显。

继2020年之后,美的2021年空调营收再次超越格力,比格力多100亿元左右而且,格力的营收依赖于空调2021年,其70%以上的收入来自空调,其他业务并未普及

格力的优势在于利润端2021年与美的空调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1.23%和21.05%美的消费家电的毛利率高于空调,2021年达到27.75%

2021年,美的,海尔,格力分别实现净利润285.74亿元,130.67亿元,230.6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96%,47.1%,4.01%海尔的增长率令人瞩目

海尔正在增加高端产品的比重2021年,旗下高端品牌卡萨帝销售收入达12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中国高端干衣机业务收入增长203%,线下市场份额跃居第一

目前美的和海尔瞄准的都是高端市场前者将旗下高端家电品牌COLMO的发展作为集团的重要战略,COLMO 2021年销售收入将同比增长300%

格力的多元化发展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财报显示,要扩大在商业领域的业务布局,扩大光伏空调,储能产品,智能装备,精密模具,专用压缩机,高端电机等产品的销售规模

上市中小白电企业2021年业绩远不如美的,海尔,格力,如海信家电,澳柯玛。

去年,海信家电和澳柯玛的营收分别为675.63亿元和86.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3亿元和1.8亿元,同比下滑38.4%和41.88%。

2021年,澳柯玛制冷家电毛利率仅为16.5%,同比下降6.13%,海信家电制造行业毛利率为21.36%,下降4.62%,这与原材料成本有关同期,澳柯玛制冷家电制造及其他制造的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31.5%,海信家电制造的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48.9%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家电行业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产品直接涨价幅度小,主要依靠产品的迭代转移成本,远慢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厨电行业:冰火两重天,集成灶热,小家电冷。

厨房电器包括厨房电器和小家电时代财经18家上市家电企业中,有9家是小厨电,且都是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他们在2021年的表现明显分化

业绩较好的科沃斯,玛氏,浙江美大,苏泊尔,另外5家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下滑,包括新宝股份,小雄电气,华帝股份,九阳股份,老板电器。

2021年,科沃斯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86亿元和2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9%和213.51%后三个数字在9家小厨电企业中最高,其家电行业毛利率高达51.41%

在清洁机器人领域,科沃斯拥有核心技术壁垒,包括三维避障,AI环境语义识别等财报显示,2021年,其高端品牌天科福的全渠道营业额位居洗涤器行业第一,市场份额达70%

集成灶是2021年厨电行业的亮点期内,该领域龙头企业火星人和浙江美大的净利润分别为3.76亿元和6.65亿元,同比增长36.53%和22.28%,毛利率分别高达46.11%和51.69%华帝集成灶收入规模同比增长201.7%,占总收入的0.95%,比2020年增长一倍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集成灶零售额从48.8亿元增长到2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74%,年复合增长率为29.2%,增长迅猛。

相比之下,属于传统小家电和创意小家电的九阳和小雄电器在2021年的发展尤为低迷,期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

去年,九阳和小雄电器的营收分别为105.4亿元和36.0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09%和1.4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7.46亿元和2.8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0.69%和33.81%。

时代财经观察到,2021年,九阳的销售费用远高于R&D,分别为15.8亿元和3.57亿元今年刘畊宏大火后,第一个官方代言的就是九阳豆浆

同样,2021年归属于新宝股份的净利润也下降了29.15%。

根据奥维云网的总数据com,今年一季度,豆浆机,空气炸锅等13大类厨电产品零售额合计135亿元,同比下降11.1%,零售量5957万台,同比下降13.4%

丁说,一些传统小家电的普及率已经很高2020年小家电新品爆发后,市场消费回归理性加上原材料涨价,出口市场阶段性爆发后的回调,小家电市场增长明显放缓

他表示,对于小家电企业来说,提升品牌知名度,构筑技术壁垒,基于真实需求加强品类和场景创新,都是持续的挑战。

黑电行业:产能过剩,长虹毛利率只有8.61%。

前述18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以生产电视为主,俗称黑电企业,分别是长虹,康佳,海信视频,创维,营收规模与净利润规模不匹配。

2021年,长虹,康佳,海信视频和创维的营收分别为996.32亿元,491.07亿元,468.01亿元和108.47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85亿元,9.05亿元,11.38亿元和4.22亿元。

黑企业毛利率普遍较低2021年,长虹家电业务毛利率为8.61%,海信视频显示产业毛利率为16.47%,创维数码智能终端毛利率为19.49%,均不足20%

以长虹为例,去年其家电业务的毛利率下降了0.44%公司的生产和销售不匹配到2021年底,库存超过170亿元,彩电业务利润极低2021年,长虹彩电销售事业部实现营业收入282.13亿元,营业费用高于营业收入,达到282.55亿元

长虹财报分析,彩电行业目前处于存量竞争阶段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导致电视开工率下降,换机周期拉长,终端需求萎缩,市场出现供强求弱的局面

在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彩电产量约为12543万台,同比下降16.6%,销量约为1.24亿台,同比下降15.7%。

2021年财报显示,面对这种情况,康佳2022年的重点工作是围绕产业主线上下游拓展新业务,包括半导体技术创维的战略是数字化和国际化,长虹将继续深化物联网转型战略其智能家电行业的发展原则是以合理的商业库存为核心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雷表示,彩电行业每年产能过剩,市场饱和,没有新技术新产品吸引消费者升级2022年还是不太可能有突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