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历史性的巨变正在发生。
就在本月,深中通道进入了通车倒计时,江门与“超级城市”深圳的车程距离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与此同时,还有不到半年,黄茅海跨海通道也将开通,届时从大广海湾到港澳也将实现1小时互通。
这是“大桥经济”改变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时刻。
“双通道”开通,将一举改变江门不与任何一个大湾区核心城市接壤的尴尬现状,把前海、横琴、南沙几个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与江门紧紧绑定。来自珠江口东岸,以及4个核心城市的高端资源要素,将加速涌入这片成本洼地、投资洼地,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源,重新定义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定位和角色。
通道在“织网”,版图在“改写”,江门在“入圈”。
哪些片区和产业能在这场大洗牌中尝到甜头,江门接下来会以怎样的速度、朝什么方向跃升?这可能是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样子。
进入联网模式
江门并非深中通道的最直接得益者。
这条大桥东起深圳宝安,西至中山翠亨新区。而从大桥到江门,还要经过中开高速一段距离。换言之,深江之间的最短距离——从深圳机场高速出入口,到深中通道进入江门的首站新会区——全程至少要68公里,车程大约35分钟。
从行车距离和时间来说,江门的区位优势不如中山,甚至也比不上同样需要快速路接驳、但处在黄金内湾的珠海。
但江门绝对有机会争夺深中通道的最大得益者。
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门是珠江两岸的明星城市,GDP一度位居全省第二。而后,香港资源涌向珠江口东岸,带起了深圳、东莞、惠州。身处珠江西岸腹地的江门,因为远离珠江口核心城市圈层,难以充分享受到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就像一个蓄水池,基础牢固、容量巨大,却苦于没有好水源流入。从某种程度上说,区位是长期以来江门经济发展的一大掣肘。
而现在,这个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江门的区位条件,马上会因为交通路网的改善而大有不同。
深中通道。
东部,江门通过当月开通的深中通道,以及预计2028年开通的深江铁路,将与深圳实现“直通+公铁联运”,极大提高两地人才和货物运输的效率。
南部,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大广海湾经济区,将通过黄茅海跨海通道,与横琴、澳门相连,并继续向东通过港珠澳大桥与香港接轨。到时候,中国侨都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兑现,激发更多港澳青年回乡投资兴业的热情。
这无异于,把曾经与珠江口“倒V字”存在一定物理距离的江门,一下子拉回到珠江口核心区。江门正式与其他湾区城市进入联网模式,有资格深度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合作。
“这是时代送给江门的法宝。”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指出,黄金内湾有“黄金”,环湾百公里串起了港澳、串起了深圳、广州和珠江西岸三大都市圈。“依托制造基础、发挥侨乡特色、突出文化底蕴、用好空间优势,江门就有机会导入黄金内湾的资源。”
胡振宇指出,大桥飞架东西,串起了深圳、广州和珠江西岸三大都市圈,直接把深圳和江门的距离缩小到100公里以内,这意味着商务成本的极大降低。当“深研发”加上“江制造”,当“深创投”加上“江苗头”,将激发出更大的火花。
深中通道对于江门来说,固然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江门凭什么有机会超越中山、珠海,在这波“泼天的”红利中赢得最多?
这就要看深圳所需,以及江门所能。
城市格局改写
今年初,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两会上明确指出,抢抓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机遇,加强与中山、江门等产业合作。
这正是深江“双向奔赴”的共识。
高速发展40多年,深圳正面临产业空间瓶颈。两年前,深圳就推出了“工业上楼”计划,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优质、经济、定制化厂房空间,发出了“向天借地”的信号。
诚然,“工业上楼”可能带来土地租金增加,部分制造业也对厂房承重有很高要求,只能在“一楼”铺设。如果在离深圳不远的地方,有连片优质土地可供产业落地,岂不快哉?这个合作模式,跟十多年前的深圳与东莞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门的地,在大湾区里数一数二。
这座城市陆地面积占大湾区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6城面积的总和,且开发强度仅11%。
这些地不仅多,而且连成大片。不仅有1395平方公里是连片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还是大湾区唯一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享受省直达的多重政策优惠。
这也是为什么,江门这两年一直在推广“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
江门想做的,是深圳的“飞地工厂”。
这个定位,不仅关系到江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而且将深刻改变江门的城市格局——承接产业的空间大多分布在广阔的县镇村,更多工业发展的资源将从中心城区,流入城镇和乡村。
这意味着,江门县镇村即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段,给“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给区域协调发展带来全新的动力源。
银湖湾滨海新区。
比如,深江经济合作区位于银湖湾滨海新区,从前还是一片滩涂。这片区域三大园区、超3万亩产业用地正虚位以待,近年引进了企业超220家,总产值将达到600亿元。未来这里同时链接深圳和港澳资源,将有机会承接更多湾区产业转移项目,崛起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之城。
又如,从深江通道接驳到中开高速,进入江门的第一站是新会区大鳌镇,担当着江门的门户,也是门面。如今,大鳌正加紧种树、治河、修葺农房,强化城镇生产生活消费配套能力,建设教育强镇、商贸强镇、文旅强镇,想要打造成为深圳人的“后花园”“休闲地”。
江门的县镇村能否一跃而起,接住这波“大桥经济”非常关键。
重塑湾区角色
江门在大湾区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可以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什么贡献?
随着双通道开通,这个答案越来越清晰。
去年,江门历史性地迈上了GDP4000亿大关,在全省排名上升至第7位,并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过千亿元地市。在去年年中举行的全会上,江门提出了一个远大但不遥远的目标:用十年左右时间冲万亿。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江门的GDP从1000亿到2000亿,用了6年时间;从2000亿到3000亿,用了5年时间。如今,从3000亿到4000亿,江门也用了5年——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三年疫情冲击、内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等困难与挑战的5年。
国内许多城市的发展案例证明,接下来的增长,并不一定是线性上升的。
像这两年江门一直在学习的江苏南通,十年间GDP从4000多亿元翻了一番迈入万亿城市行列。像同样因为承接深圳产业而崛起的东莞,十年间GDP连跨5个千亿元台阶,在2021年成为广东继广深佛后,第4座万亿城市。
江门可以复制这些高速发展模式,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吗?最近三年,江门一直在学习,学习别人怎么迎接“大桥经济”,学习怎么衔接深圳的“硬件”和“软件”。
江门—深圳“组合港”航线开通。
去年,江门与深圳共同组建江门市人才发展集团,江门市政府和深圳国际仲裁院共建的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正式启用,上百位江门年轻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
今年,江门筹备成立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系统化、常态化学习深圳经验、深圳方案、深圳智慧,以一流市场、一流服务招引高质量项目、带来可持续投资。同时,深圳机场江门航空港将与深中通道同步启用。
这座手握大桥、空间、工业、侨乡、成本一手好牌的城市,要向外界证明:江门是广东经济的新生力量,有能力也有条件在新阶段大湾区建设中取得新进步,堪当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为全省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轮学习成绩如何,“大考”当前,很快就能得到验证。
编者按
对江门来说,2024年是交通大年:深中通道预计6月开通,黄茅海跨海通道目前已完成近九成建设任务,年底有望具备通车条件。
双通道,意味着新跨越。无论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跨越,还是时间尺度上的时空跨越,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都指向了一个明显的事实:作为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离大湾区核心城市圈层越来越近了,即将迈入“大桥时代”。
接下来,江门如何紧紧把握“大桥经济”历史机遇,打开发展思路,着力推动深江合作、江港澳合作,加快江门高质量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
聚焦于此,《南方日报·江门观察》、南方+江门频道将推出《双通道 新跨越——江门抢抓“大桥经济”机遇一线实践报告》,关注侨乡抢抓“大桥经济”机遇的广阔前景,梳理当前的创新举措、典型案例,为江门谋深做实“大桥经济”文章鼓与呼。
朱伟良
潘晓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