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地区医药健康产业进出口额810.6亿元,其中医药材及药品进口额645.6亿元,居全国首位。踏入医药进口产业的汇聚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能深切感受到多项开创性政策催生出的增长活力。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推进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开设进口生物制品检验绿色通道……一项项革新举措,让百姓受益良多。
为罕见病患者点亮希望之灯
8月7日,北京市就《北京市推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提出建立涵盖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推动了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业内人士认为,这为罕见病群体可用药品少等难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
2023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从政策层面给国内罕见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今年4月,一辆装载儿童软骨病药品——伏索利肽的冷链运输车,从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直达北京儿童医院。经医生开出药品处方后,4岁患儿的家长顺利拿到治疗用药,创下国内未上市药品进入临床用时的最短纪录。
今年以来,北京市医疗机构、监管部门、医药贸易企业密切协作,探索进口未在国内注册上市的罕见病药品。药品极速达的背后,是对生命的崇高敬意。
罕见病确诊难也是横亘在患者面前的一座“大山”。为此,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与中国罕见病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北京市首个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北京罕萌诊所。诊所开诊以来,已组织多场罕见病义诊和研讨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罕见病诊疗和药品的可及性。
当下,园区现已聚集了北京罕萌诊所、友谊医院等多所医疗机构,上药、国药、华润、强生、默克雪兰诺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30余家,吸引了辉瑞、诺华、拜耳、默沙东等多家国际企业开展医药分拨业务。
让更多进口药品实现随用随买
“夜晚在网络平台下单,隔日下午便能送至家门口,如此之快,令人惊喜。”家住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的马先生说,他购买的是一款进口止痛贴,以前下单后需一周多才能送达,如今众多进口药品都能隔日达,着实方便。
在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内的跨境医药产品保税仓内,一排排高大的货架整齐排列,上面存放着来自日本、德国等多国的医药产品。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消费者下单之前,进口药品已然“静卧”北京。库房划分成不同区域,各类产品依照不同的温度、湿度等储存条件妥善安置。
目前,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获批企业共7家,品类70余个。据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企业共完成116.7万单,实现1.12亿元医药产品销售。
让进口生物制品快速通关
天竺综保区是全国人用疫苗进口最重要聚集地。近期,园区企业科园信海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从爱尔兰进口的24万余支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仅用1.5小时就顺利完成进口生物制品药检抽样受理贴签过程。
“以前要24小时,如今不出园区就能报签、审核,如此便捷高效的服务,为企业节省了诸多时间、人力成本。”科园信海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药检抽样受理通关时间何以大大缩减?其原因是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联合监管服务部门搭建了进口生物制品检验绿色通道,在全国首创“进口生物制品口岸法定检验及批签发”新模式。
2023年初,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指导园区工作人员开展进口生物制品检验工作,持续优化服务。该模式实现了就近提前检验受理、抽样与样品库内贴签同步进行,样品送检运输到样品直接进检验科室的一条龙服务。
数据表明,2024年1至6月,园区企业进口生物制品品种达47个,其中疫苗8个,实现疫苗通关货值金额223.74亿元,同比增长10.27%,通关检验效率大幅提升。
“我们将借助制度创新与政策试点,更好地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服务社会,造福群众。”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以天竺综保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全国医药贸易主口岸功能,推动贸易优势向生产、研发、服务等环节延伸,打造集研发、制造、贸易、诊疗等于一体的跨境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